News and information
2024.07.18來源: 中國建設新聞網編輯:媒體部
一些城市借助AI(人工智能)等技術手段,提升市政設施數字化應用及管理,加強城市橋梁、隧道、人行天橋等結構設施運行維護,加大城市各類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力度,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認同感。提高路燈管養效益當AI運用到城市道路上,一根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路燈桿也能“看”、能“聽”、會“思考”。在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市花路的人行道旁,有這樣幾根AI路燈桿——除了傳統路燈桿的照明功能外,這款智慧路燈桿搭載了5G(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)基站、LED(發光二極管)屏幕、攝像頭、麥克風等設備,不僅能對路邊機動車違停、行人聚集、亂拋垃圾等情況進行語音提醒,還可以完成車流量、空氣質量、噪聲等檢測,集智能照明、視頻采集、移動通信、交通管理、環境監測等功能于一體。每一根路燈桿收集各類信息數據,匯集到城市管理系統,貫通智慧城市“經脈”,讓城市運行管理更高效,更精細。“行駛在豫東南高新區南昌大街,夜里也有滿滿的安全感。”河南省豫東南高新區安裝并啟用的智慧路燈桿得到了居民點贊。這些路燈桿集AI賦能光隨車動、深度節能等技術于一體,通過內置的智慧網關實現遠程遙控、遙測、遙信和遙調,后期還可以搭載安防監控、信息發布環境檢測、智慧交通等智能感知設備。此外,路燈桿的智能控制器會根據設備使用的經度、緯度,預測每天日升日落時間。根據人車通行情況自主調節照度及照明范圍進行動態化、智能化的照明調節,實現“車來即亮、車走即暗”,不僅提高夜間行車的安全性,還能降低約60%的能源消耗。
保障路橋隧安全運行浙江省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保障路、橋、隧安全為核心,構建了城市道橋隧安全在線管理系統平臺。目前,系統集成17個原有子系統,接入5700余個物聯感知設備,已在杭州市14個區、縣(市)全面推廣應用,日均采集數據逾500萬條,累計案卷1.2萬余條并按照規范落實閉環處置。杭州市強化設施移交接管、養護維修、提升改造等全過程規范管理,提高發現問題、處置問題能力,提升處置效率,保障設施安全運行。由原先的口傳筆記逐步轉變為信息化、智慧化管理,從原先的單一分散逐步轉變為高效集成。如借助AI技術的探測與識別,實時監測路面病害數據、病害的分布點等,迅速定位病害位置并及時進行修復。該場景建設以來,病害發現和處置效率提升45%。此外,在全市200臺市政、環衛專業車輛和700臺出租車等社會車輛上安裝了智慧巡檢終端設備,實現道路安全信息整體化覆蓋。AI智能巡檢覆蓋1000公里道路,數智路網模塊每日處理25萬張道路圖片,從而確保道路病害位置及時發現和處置,有效提高了巡查人員的工作效率,及時發現路面病害信息,迅速調配處理人員。安徽省合肥市近日采用AI智能設備對全市5條國道、31條省道共計1670公里、391座橋梁進行全面巡查。本次巡查采用“智能+人工”模式,設備自動識別路面裂縫、坑槽等病害并自主評定損壞程度,實現路面病害高效識別、精確定位、自動統計與分析。同時,對難以識別的病害進行人工巡查。對巡查中發現的嚴重病害,巡查人員第一時間進行問題反饋,各管養單位根據病害輕重緩急情況開展處置工作,保障道路通行安全。“智能+人工”巡查模式全面提升了巡查工作效率,提高巡檢作業質量,巡查結果將為日常管養、養護施工等提供數據分析和支撐,全面掌握和客觀評價全市普通干線公路道路狀況及變化趨勢,提高公路養護管理科學化、規范化水平。及時處理違規行為廣東省廣州市研發了違法建設、環衛垃圾等多個專題AI算法,使用“無人機機場+AI”實現環衛垃圾識別,在100余米高度使用多旋翼無人機智能抓拍市容環境衛生問題。白云區研發的“無人機機場+AI”,依托北斗星地融合增強定位技術,精準定位問題地點并推送工單至屬地標段整改,實現“智能航飛—AI自動發現—線索推送—處置監督”閉環管理,讓無人機化身“空中城管”,大幅延伸城市管理的高度和廣度,提升城市管理質效。“陶家鎮銅陶北路,一臺渣土車違規行駛……”前不久,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銅陶北路的智能感知設備,識別出渣土車輛存在冒裝未密閉違規行為,隨即就自動將事件推送到“渣土車監管一件事”場景應用模塊,提示信息就在九龍坡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平臺大屏幕上顯示出來。據介紹,九龍坡區通過整合前端道路攝像頭,結合AI算法,感知渣土車違規行為后,自動生成預警信息上傳至應用模塊。后臺工作人員研判出渣土車源頭工地跨區了,將事件上報至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進行確認和轉派,系統鎖定所在鎮街,并在“渝快政”上選擇執法人員現場處置。整個過程0.1秒感知,3分鐘研判,毫秒級自動派發,30分鐘內響應,7天內處置,形成市、區、街鎮三級工作閉環。該應用上線運營以來,九龍坡區渣土車冒裝違規事件實現了跨地域、跨系統、跨部門高效協同監管處置,處置率由20%提升至90%,處置時長從按周計降至按小時計,渣土車違規行為也大幅減少。來源:中國建設新聞網